灵长类基因组计划
发布单位: 2024年8月15日
更新时间:
浏览量:478

服务时间:2023年

服务对象和范围: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吴东东团队

服务背景和意义

已有研究显示,灵长目是哺乳动物中种类最丰富的类群之一,包括16科82属520余种,仅次于翼手目和啮齿目,目前依然有新物种不断被发现。灵长类的演化经历了6500多万年,从独居的夜行性祖先到今天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发生了诸多变化。此外,部分灵长类也是研究人类起源和演化、疾病发生机理、烈性传染病传播和疫苗研发的天然动物模型。当前,解析和重构灵长类祖先到现代人类演化过程中的基因组变异图谱,是我们理解人类演化生物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灵长类物种的丰富度和群体数量正遭受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而目前覆盖绝大多数灵长类动物支系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仍然存在相当大的缺口。这些研究有望揭示人类特异表型变异和灵长类谱系间多样性阶梯式改变的演化规律,尤其是那些位于灵长类系统发育树基部的类群缺乏系统性的比较研究,可填补上述研究缺口和开展灵长类动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服务成效

研究团队新产生了来自11个科26个属27个灵长类物种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同时整合另外已公布23个物种的参考基因组,开展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物种最全的灵长类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灵长类基因组计划目前取得阶段性重大突破,2023年6月2日,该计划以专刊形式在线发表8篇Science论文,其中昆明动物所主导或参与发表6篇Science和2篇Science Advances。该专刊涵盖了灵长类研究的多个热点领域,理清楚了灵长类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揭示了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多样性特征和演化历史;解析了灵长类动物大脑、体型、骨骼、感官、食性等复杂性状演化的遗传基础;发现了寒冷促进亚洲叶猴复杂社会系统演化的遗传机制;首次发现灵长类动物杂交成种事件;构建了人类疾病基因在非人灵长类基因组中的变异图谱,并推测人类疾病基因突变的潜在功能等等。这些发现,对灵长类动物多样性保护,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人类特殊性状的起源、发育以及疾病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遗传学材料和候选分子靶标。 《科学》专刊封面 大尺度灵长类高精度基因组数据集的构建和比较基因组学解析

服务内容和主要方式

提供非人灵长类常用品种动物(猕猴、食蟹猴、平顶猴等)的生物样本及非人灵长类珍惜品种动物(滇金丝猴、白颊长臂猿、蜂猴等)的生物样本。